pg电子麻将爆大奖视频-10年追星路, 12个飞行节点: 天问二号的起手式, 就需要2.5年 中国航天最长任务: 既要耐高温又要受极寒
你的位置:pg电子麻将爆大奖视频 > 新闻动态 > 10年追星路, 12个飞行节点: 天问二号的起手式, 就需要2.5年 中国航天最长任务: 既要耐高温又要受极寒
10年追星路, 12个飞行节点: 天问二号的起手式, 就需要2.5年 中国航天最长任务: 既要耐高温又要受极寒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05:49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“十年磨一剑”,这次磨的是飞向深空的“剑”!

2025年5月29日,随着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的轰鸣,天问二号探测器挣脱地球引力,踏上了中国航天史上最漫长、最复杂的征程——一场长达十年的“追星”之旅。

它不仅要拜访地球身边一位跳着“摇摆舞”的小行星2016HO3,还要远赴数亿公里外,去会一会拖着六条尾巴的彗星311P。这场史诗级的太空马拉松,究竟有多难?

近乎完美的“起跑”。

对于天问二号这场十年“追星”赛,火箭发射就是决定性的第一棒。这次任务,是长征三号乙火箭第一次执行如此高难度的活儿。简单说,就是让探测器彻底摆脱地球引力束缚,飞向深空。这要求入轨精度极高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

结果如何?精度比预想的还高!这“第一棒”,堪称打出了接近满环10.9环的好成绩,为十年征途开了个响亮的头!

征途漫漫:十年“双目标”的奇幻漂流。

火箭完美交棒,接下来就看天问二号探测器自己的了。它这趟旅程,可不是简单的直线飞行,而是分成了12个关键飞行阶段,目标更是“一箭双雕”。

第一阶段约2.5年。直扑小行星2016HO3。别看它就在地球附近“游荡”,但个头极小,直径可能只有100米左右,28分钟自转一圈,引力微弱得像不存在。天问二号要克服重重困难,完成抵近探测、采样,然后把装着“宇宙土特产”的返回舱精准送回地球,这个时间预计在2027年底。

第二阶段约7年。返回舱安全送达后,天问二号的主探测器可不会闲着。它将利用地球引力弹弓效应,就像用地球引力“抡大锤”,把自己甩向更远深空,调转方向,奔向更遥远、更寒冷的主带彗星311P。彗星311P颠覆了科学家对彗星通常来自太阳系边缘“冰库”的认知。它为何在此安家?冰从何而来?都是未解之谜。

探测2016HO3时要耐得住近太阳区域的高温“炙烤”;飞向311P时,又得在遥远的深空忍受极寒和微弱阳光。

天问二号的十年周期,在中国航天史上绝对是“超长待机”。对比一下:嫦娥六号月球采样返回大概两个月,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全程约两年。

十年间,必须有一支专业队伍3650天不间断地守护它。这跟地球卫星的“常年维护”完全不同。

地球卫星环境相对稳定,任务固定。而天问二号要经历多重极端环境(高温、极寒、强辐射),执行复杂多变的任务(变轨、伴飞、采样、返回、再变轨、探测彗星),状态时刻在变,需要地面团队像“贴身管家”一样精细照料,随时应对突发状况,确保它精准飞向目标。

人才接力:谁能跑赢这场“十年赛”?

技术再牛,最终要靠人来实现。十年任务周期,对航天队伍的稳定性、传承性和年轻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。

令人欣喜的是,中国航天队伍正越来越年轻。嫦娥团队、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,北斗团队35岁。在近年航天发射的直播镜头里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核心岗位上。

深空探测是系统工程,不仅需要科学家、工程师,还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。去年底,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新专业中首次增设了航天装备领域专业,瞄准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加工制造和维修维护,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。



相关资讯